舞蹈表演专业编导方向(大专):
培养掌握一定的舞蹈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舞蹈教学与创作能力及一定的舞台表演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适应舞蹈艺术编创、表演、教学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舞蹈编导人才。
国际标准舞:
培养掌握表演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毕业后可在各级各类专业表演团体、组织、学校、健身俱乐部等单位从事表演、教学、编导工作。主要课程设置有:国标舞训练、芭蕾基训、民间舞基训、健美操、现代舞基训等。
舞蹈表演专业:
培养具备系统舞蹈基础理论,具有扎实的舞蹈基本功、较高舞蹈表演技艺和较高综合素质,适应舞蹈表演团体、学校、艺术(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单位从事舞蹈的表演、教学和编导工作的舞蹈高等专门人才。
舞蹈表演专业(中专):
培养掌握舞蹈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舞蹈技艺及较好的综合素质的中等技术应用型舞蹈艺术人才,并为高等艺术院校培养生源。
河北民间舞:
河北民间舞课是我院舞蹈系专业主干课之一,本课开设于上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50年历史。从1955年建校起就以河北民间舞蹈的教学为基础,注重课程的基础建设,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为全省各地市培养了大批群众文艺骨干。
河北民间舞丰富多彩、风格各异。冀东地秧歌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技艺高超;沧州落子具有浓郁的武术风格;井陉拉花舞蹈风韵深沉内在、刚健苍穹,独特的舞蹈动律极富表现力。因此,此门课程就以我省冀东地秧歌、井陉拉花、沧州落子三个种类作为基本教学任务,具有广泛的地域性和代表性。是我省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民族精神的再现。其韵律、特点及表现形式,反映了河北人民勤劳质朴、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体现了河北丰厚、坚实的乐舞文化传统,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训练价值。
继承和发展河北民间舞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院舞蹈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对于弘扬我省的民族舞蹈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从1982年至1989年,本课程不断探索、改革,深入民间吸取当地艺人风格独特迥异,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为此门课程教材及教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创作出了一系列高质量、高水平的经典剧目。如:《放风筝》、《跑驴》、《金牛响铃》、《丰收板舞》、《茉莉花》、《催春舞》、《捡棉花》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广大群众对精神产品的审美需求进一步提高,我系年轻一代教师“走出去,请进来”继承并发展了河北民间舞,将其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融为一起初体,形成了更加规范的教学体系,特别是2001年学院改制、2003年正式招收舞蹈大专学生,本课程作为培养高等职业舞蹈表演人才的骨干课程,在短短的几年里培养出了表演专业人才达100余人。据本院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显示:舞蹈系表演专业毕业生,70%以上已成为我省各个舞蹈艺术领域的精英骨干,为振兴河北民间舞的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课程教学目的:本门课程乡土气息浓郁,韵律独特,风格突出。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深刻的了解唐山地秧歌、井陉拉花、沧州落子三个舞种所处的地理位置、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特征。激发、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要求学生学好河北民间舞的独特韵律和突出的风格特点,以更好地弘扬我省的民族舞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