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创办“东方文武学校”的宏伟蓝图画成了,办校需要资金,可高额资金从何而来?这成了困惑杨小龙的难题。困难吓不倒英雄汉。他踏遍了所有亲朋好友的门槛,和他们共谋大计,划地皮、建房、教学设施总投资需150万元。这对于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家庭来说,真是一个天文数字啊!经过共同筹划,最后决定投资来源从三个方面入手,即“投、贷、收”的三字渠道。“投”,把几十年来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一股脑儿投上;“贷”,向银行贷一部分款,向亲朋好友借一部分款;“收”,从来校学文习武的学生中收取一部分学费,不过收费是在同类学校中最少的。
共识达成后,面临的是确定校址。校址确定在哪里呢?学校建在乡下,地皮、建房用费便宜,但是乡下偏僻,招生有一定难度;学校建在县城驻地,又无恰当的位置。杨小龙连轴转般地东奔西跑,踏遍了县城周围的每寸土地,经过权衡、协商,最后决定将校址定在县城南沿河路8号,租赁土地15亩,合同期30年。那是什么样的一块土地呢?南边略平整一些,北边是一道5米深的大沟,这条沟要填平得动用上千方土石。他硬是靠车拉人抬,填平了这条深沟。脚上、手上的血泡一茬接一茬,皮肤晒黑了,鞋子磨破了一双又一双,父母心疼地劝他:“别不要命啦!”但他那铁打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鼓舞着他,激励着他,使他永远不改初衷。
2004年腊月的一天,气温降到零下十几度,雪花漫天飞舞,滴水成冰。在如此恶劣的天气里,为了赶在2005年正月招生,在操场北边院墙上方张贴中间写着一个大“武”字的喷绘长城图,这张图长40米,宽2米,杨小龙和几个朋友用头顶着这幅巨型喷绘图,在一点点地往墙上粘贴,手冻僵了,脚冻麻了,但为了那既定的目标而毫无怨言。学校基本框架构成后,他立即在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上,在全县广大农村的街墙上、集市上发出了上万份招生广告。